首页

免费网站看sm调教片在线优

时间:2025-05-26 01:39:59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57374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央行公布2024年9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而根据InfoLink数据,4月17日,182mm单晶PERC组件(双面双玻)价格为0.880元/瓦,210mm价格为0.900元/瓦;N型方面,182mm单晶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组件(双面双玻)价格为0.940元/瓦,210mm单晶HJT(异质结)组件价格为1.150元/瓦。

中印两军举行第二十一轮军长级会谈

2024年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城市融入等重点服务工作。全市793.6万农民工就业态势保持总体稳定,农民工转移就业基本实现“应转尽转”。其中,市内就业538.1万人,占比67.8%;市外就业255.5万人,占比32.2%。此外,各级各部门还合力做好农民工工作,推动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同等享有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每年有超过20万农民工落户城镇。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李东受贿案一审开庭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习时报社理论网从今日起推出系列视频节目《理响中国・学习问答(第一季)——为什么坚持走这样的路》,邀请十位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的专家,解读中国发展的关键路径。

科学引导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赛事与景德镇陶瓷联手,展开现代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景德镇市国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笑兵表示,该垂直马拉松赛事传达的不断向上、勇于攀登的力量,和景德镇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与工匠精神吻合。

新疆喀什古城焕“新”出彩 单日接待游客4万人次

自2023年以来,崇明已累计与80多家优质企业对接洽谈,康码高产、六骥元支、植科优谷等30多家企业已成功落户,涵盖了国内领先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合成蛋白等一批新兴企业。大会中,崇明再次与20多家优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聚焦种源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等关键领域,共同推动相关产业项目落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